“我们立足第一国门,全力打造开放之城。”6月13日,在北京市新闻办举行的十六区“一把手”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——顺义区专场上,顺义区委书记龚宗元表示,作为“第一国门”所在地和首都国际交往重要门户,顺义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上大胆试、大胆闯,期待社会各界到顺义做客、安家、投资、兴业。
(资料图片)
90余家优质德企落户中德产业园
镜头转向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(以下简称“中德示范区”)。
中德示范区是以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北京中德产业园为主体,在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,覆盖顺义全域的对德经济技术合作区域,这也是全国首个、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“经济技术合作”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。
“中德产业园作为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,承担着国家级对德对欧合作重要使命。”龚宗元介绍说。
经过多年的打造,中德产业园已与中国德国商会等50余家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,设立了4个海外办事处,园区已集聚奔驰、宝马、Ameco、威乐等优质德企92家,其中隐形冠军企业27家,年工业产值超过350亿元。
据顺义区区长崔小浩介绍,园区对标“德国工业4.0”,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合作,建设“博世工业4.0”创新中心,助力50余家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转型升级,正在开放区内300余家重点制造企业智能升级场景,形成了中德经济技术“共同发展、相互成就”的生动实践。
根据计划,下一步,顺义区将突出开放创新、融合发展、产业促进,推进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,不断探索形成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示范经验,持续擦亮“中德合作看顺义”的金名片。
“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、投资便利化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推动实施更多先行先试政策,加大新能源智能汽车、数字经济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,不断增强高水平开放制度供给。”崔小浩说,同时,中德示范区还将完善对接合作机制、精准产业发展合作,逐步将北京中德示范区打造成为“德国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、中德隐形冠军发展的战略高地、中德国际交往与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”。
实际利用外资位列平原新城首位
事实上,中德示范区仅是顺义区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。
龚宗元介绍,顺义在北京建立首个“一窗通办”服务专区和“服务专员”队伍,2022年“两区”建设成效评估排名全市第一。同时,充分发挥组团面积最大和多园区政策叠加优势,去年以来累计入库项目位于北京前列,实际利用外资位列平原新城首位。
在龚宗元看来,顺义在“两区”建设中形成了政策创新“红利多”、园区发展“质量好”、商务会展“前景广”、国际消费“发展快”四方面突出特点。
以政策创新“红利多”为例,目前顺义形成了15项“全国首创或首批”试点政策,贸易便利度大幅提升。顺义在全国首创了“免税、保税和跨境电商”相衔接政策,既帮助企业实现了“线下免税品销售+线上跨境电商销售”多元化经营,也显著提升了消费者跨境免税消费体验,只需要线上动动手指就能享受与免税店同质同价的全球优质商品。
在商务会展“前景广”方面,顺义加快新国展一期展馆改造和二三期展馆及配套设施建设,其中新国展二期2024年竣工后将成为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、功能最完善、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展馆,将打造成为首都对外交流、国际交往的国际会展商务区(EBD)。
“开放正在成为顺义发展最大的红利。”据崔小浩介绍,截至目前,全区已有空客、宝洁、SMC等外资企业910家,其中跨国公司80余家、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,涵盖了先进制造业、科技服务业、金融业等多个领域,外资利用规模稳居全市第三、平原新城首位,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区域开放发展注入了活力。
“现在的顺义是充满投资机遇和创业风口的热土,期待社会各界到顺义做客、安家、投资、兴业,与顺义‘两区’建设携手共赢。”龚宗元表示。
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卓洋/文
顺义区委宣传部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