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变法的背景概括简短(商鞅变法的背景)

今天小红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概括简短,商鞅变法的背景,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!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、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、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,在这一时期,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,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,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,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。

2、 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,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,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。

3、因此,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,发展封建经济,建立地主阶级统治。

4、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,如魏国的李悝变法、楚国的吴起变法等。

5、  战国初期,秦国井田制瓦解、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,都晚于其余六国,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魏、韩六个大国。

6、为了增强秦国实力,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,秦孝公引进人才, 变法图强。

7、  2、变法内容  第一次变法  《垦草令》在秦国成功实施后,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。

8、  其主要内容有:  (一)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《法经》,增加连坐法 法律,轻罪用重刑;  (二)废除旧世卿世禄制, 奖励军功,禁止私斗,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;  (三)重农抑商,奖励耕织,特别奖励垦荒;规定,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,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,以农业为“本业”,以商业为“末业”,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,重征商税。

9、  (四)焚烧儒家经典,禁止游宦之民。

10、  (五)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。

11、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,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12、  第二次变法  咸阳(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)位于关中平原中部,北依高原,南临渭河,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,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。

13、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,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,按照鲁国、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,营造新都,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(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)迁至咸阳,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。

14、  其主要内容有:  (一)废除贵族的井田制,“开阡陌封疆”,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,实行土地私有制,国家承认土地私有,允许自由买卖。

15、  (二)普遍推行县制,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;“集小都乡邑聚为县”,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,废除分封制,“凡三十一县” ,县设县令以主县政,设县丞以辅佐县令,设县尉以掌管军事。

16、县下辖若干都、乡、邑、聚。

17、  (三)迁都咸阳,修建宫殿;  (四)统一度量衡制,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;  (五)编订户口,五家为伍,十家为什,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,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;  (六)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,禁止父子、兄弟同室居住,推行小家庭政策。

18、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,加倍征收户口税。

19、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“异子之科”法令的补充,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。

20、  3、结果  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,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,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,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21、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去世,秦惠文王继位。

22、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,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。

23、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,商鞅有口难辩,只得逃亡。

24、最后,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,只落得个“车裂”的下场。

25、[19] 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城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